2021年的4月,学校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工程进入到了最后的关键时期,机柜、空调、消防、供电等系统已陆续调试完毕。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心拿出的校园网割接方案亟待敲定。“方案敲定”看似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敲定它意味着在网络割接时,合肥工业大学上万师生将无法访问互联网,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在割接期间会受到严重影响——接近“瘫痪”,“瘫痪”可能会持续三到四天。中心部分同志认为时值五一,期间后勤能源部门的电力也正好在分步维护,停网三五天,应该问题不大吧?中心主任胡东辉总觉得不妥,在快要发布全校停网通知前,忐忑不安将方案上报到合肥工业大学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刘晓平副校长那里,请他来“敲定”。
一、以人为本,我们是服务者
校园网割接方案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
停网时间:五月一日至四日;
停网区域:逸夫楼附近区域、科技楼附近区域、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寓、六安路校区(总计约50余栋楼宇);
施工计划:五月一日有序搬迁网络设备、切割旧光缆并铺设至新机柜(共计1000芯光缆);五月二日熔接光缆,网络设备搬迁入新机柜;五月三日,完成光缆熔接并开始跳接设备,网络逐步恢复;五月四日,完成设备跳接,网络全部恢复;最后,待本次割接完成,再利用下周末一天左右完成校园网出口光缆的割接,届时全校网络将再次中断。
翻阅着这样的方案,刘副校长是不满意的。作为学校的分管领导,他清楚三天的停网会对合肥工业大学这样的学校造成多大的损失,会对争分夺秒进行科研探索的广大师生造成多大的影响;专业出身的原因,使他更了解割接流程、设备冗余、时间统筹一定还有可以优化的空间;作为服务师生的一名践行者,他不允许让全校上万师生来承受三天的停网,即使是在假期。
刘副校长否定了这一割接方案,指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心重新研究制定方案,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心必须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本次割接工作和今后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要站在全校师生的角度去琢磨割接方案的每个细节,以一个谦卑的服务者,真诚、贴心地为广大师生制定施工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最优的方案,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赢得广大师生的理解和支持。
二、谦虚谨慎,我们是合作者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心自上而下立即投入到重新制定割接方案的工作中。中心工作人员一方面重新核对各项光缆、设备的历史资料,仔细核算各道工序的施工难度、工作量、施工面大小、工人与设备投入量,以此推算出最优的施工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虚心向兄弟院校和行业内的权威企业请教,了解各家在机房改造搬迁和网络割接施工中的宝贵经验。
刘副校长对方案的重新制定也一直牵挂在心,恰好在随后的一次学校校友接待工作中,了解到一位工大校友多年来一直从事机房建设行业,随即便向他请教起网络割接的工作。该校友说他们有两个小时完成数据中心机房搬迁和网络割接的能力,刘副校长立刻邀请其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中心上下得到这个消息后,当天下午就邀请校友来施工现场指导,一起对修改中的割接方案进行研讨,虚心征求校友的意见。这位校友在现场观摩交流后坦言,“两个小时完成机房搬迁”是曾经某个项目实施中做到的,受制于机房面积、设备数量、网络复杂度等各方面因素,并不具有通用性;以我们学校此次机房搬迁的规模、设备数量、光缆割接工作量的具体情况,确实无法在两小时内完成割接。校友对中心重新制定的割接方案表示了肯定与认可,同时也对中心机房建设工作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虽然这位校友最终没有给我们送来“两小时完成搬迁”的黄金方案,中心上下不免有些失望,但通过一次次虚心的求教、开诚布公的研讨,我们自己重新制定的割接方案也在逐渐成熟……我们对自己的方案越来越有信心——属于我们自己的“黄金方案”。
三、一丝不苟,我们是建设者
历经打磨,终得正果。经过近两周的摸排、梳理、核算、修订、推演,新的割接方案制定完成。新的方案彻底放弃了原先方案中“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将原计划连续四天完成的工作量分解到四个周末的夜间(晚22:00至第二日早6:00)进行,基本避免了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适当增加经济和人员投入,将原先光缆熔接的一个工序分解为两个,尽量增加断网前的工作量,压缩断网期间的工作量,并扩大工作面、投入更多工人,一切以尽力缩短用户停网时间、尽可能减少对广大师生正常工作时间上网影响为目标;进一步厘清光缆和设备资源,优化出口光缆的割接顺序和时间,保证教育网出口、移动出口冗余切割,实现两出口不断网、用户无感知;以减少用户断网时间、降低设备恢复潜在风险为出发点,减少搬迁设备总数、仅搬迁必需设备,将其他设备化整为零,待原设备正常更新时逐一替换。
重新制定后的方案顺利通过中心办公会的集体讨论,并提交分管校长审阅。刘副校长在详细了解方案思路、制定过程、时间安排、应急预案等各项内容后最终“敲定”同意了新的校园网割接方案。
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心立即行动,合理避开学校5月疫苗接种和本科生毕业答辩两项重要工作时间段,分别在5月14日夜、5月15日夜、5月21日夜、5月29日夜,组织精干力量顺利完成全部校园网割接和设备搬迁工作。虽然全部工作都安排在夜间进行,工作人员必须连续熬夜奋战,辛苦是难免的,但是整个施工的时间安排、工序流程和工艺质量都严格执行割接方案的各项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心里是踏实的、自信的、有底的。
施工过程中的细节无需赘言。网络割接期间,中心没有接到一个用户关于停网的投诉和抱怨,也没有收到师生们的任何赞许与表扬,整个校园安安静静、悄无声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许这就是信息化服务的最高境界吧。
四、认真总结,我们是管理者
搬迁与割接工作顺利完成,机房建设工程的后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机房内服务器风扇的噪音渐渐变响,各种设备的指示灯闪烁不息,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者,亲历了此次网络割接工作的前前后后,会有怎样的收获?
首先,做信息化要以人为本,服务师生,以最大程度满足师生网络与信息化需求,最大限度助力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为我们工作的最大目标。虽然我们是信息化工作的管理者,但不能高高在上,不要认为用户都不懂(业务或技术),就我最懂;更有甚者,认为只有我自己最懂,所以我拿出的方案就是最优的,毋庸置疑的。拿这种没有经过反复推敲的方案进行实施,换来的肯定是面向全校师生大打折扣的信息化服务。本年度,信息化中心倡导“和风行动”,鼓励广大中心党员和员工参与,就是为了锤炼中心各位同志服务师生的心,并将这颗服务之心保持和辐射到所有其他信息化本职工作之中,想师生之所想,虑师生之所虑。
其次,做信息化要追求卓越,追求品质,要不断创新、优化和改进。技术方案的优化是无止境的。此次网络割接方案,就经历了不断的优化;实践证明,反复优化的方案,比一开始的方案更完善、更符合广大师生的需求。同样,我们的其它网络服务、大数据服务,也需要高标准,严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跟省内高校或国内部分高校比,做得“还不错,还行”。我们要放眼全国和全球,勇于吸取国内同行的优秀经验;我们要敢于尝试、引进和应用各种新型信息技术,同时还要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与信息化服务。
最后,我们要完善管理,科学决策,加强决策的执行力度。实践证明,充分的调研、集体的决策是做正确决定的基础。我们各业务部门要相信自己的技术,同时也要虚心听取其他部门、其他同志的意见。我们的需求来自于深入、细致的调研,我们的方案也要利用团队的力量,甚至有效利用外部单位的力量,反复地推敲和打磨。特别是一些受益(影响)面大或周期长的项目,我们要舍得花时间反复研讨和推敲,最终拿出更加优化的方案,最终受益的是全体师生,而且这种受益是放大的受益,亦即我们优化了1分钟时间,全校师生就是6万分钟的时间。
(于博/文 于博/图 胡东辉/审核)